编者按:2023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从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育人智慧、躬耕态度、仁爱之心、弘道追求六个方面,提出并深刻阐释了中国教育家精神,为广大人民教师提供了精神航标和行动指南,为建设支撑教育强国的教师队伍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为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凝聚建设国内著名国际知名一流能源大学的奋进力量,党委宣传部推出“教育家精神与石油报国”系列报道,讲述东油师者的感人故事。这里有你敬仰的老师,有熟悉的同窗或学长,也或许是从未听过的陌生名字。你会从故事里得到东油师者心怀祖国、为国争光的爱国力量,崇学尚研、求实创新的拼搏力量,让每个学生心中充满爱与希望的前进力量。东北石油大学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弘扬“爱国、树人、求实、图强”的东油精神,在冲击国家“双一流”的赛道上跑出加速度,赛出好成绩,助力科教兴国、能源报国、人才强国,在建设教育强国、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民族复兴伟业的奔涌大潮中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林骥(1929—2010),四川绵阳人。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高中毕业,在湖南大学旁听一年后,考入北京大学化学系。1952年7月1日,由北京大学牟怀真、杜纯玉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52年8月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并留校任教,后赴苏联莫斯科石油学院攻读硕士学位。1961年7月,在大庆石油会战的艰苦创业时期,他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义无反顾地离开了北京优越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去参加东北石油学院的创建工作,成为学院第一批骨干教师,并亲手组建了东北石油学院石油炼制专业。1979年9月晋升为石油炼制专业副教授,1986年9月晋升为石油炼制专业教授。他专业知识渊博,通晓英语和俄语,精通计算机汇编语言和计算语言,获得多项学术科研成果,发表高水平、有影响的学术论文十余篇。获得中国石化总公司(现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优秀计算机软件及应用成果一等奖、国家经委(国家经济委员会,现已撤销)技术开发优秀成果奖和中国石化总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等多个奖项。自1981年起连续4年获学校“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1991年,被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评为首批石油工业有突出贡献科技专家。

林骥 林骥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部分荣誉证书
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
林骥作为石油高等教育的知名学者、东北石油学院创建时期的第一批骨干教师,参与组建了东北石油学院石油炼制专业,担任东北石油学院石油炼制系副主任。此外,他先后担任了《炼油设计》(现《炼油技术与工程》)杂志编委会委员、中国石油学会委员,在教学科研上取得了一系列突出成就。1978年起,他组织完成了大量科技图书的翻译工作。在当时外语人才匮乏的情况下,林骥及其组员担任了四本书的译、校工作,挺身完成了《加热炉》《工业用蜡》《油田水分析》等四部图书约200万字的撰写任务。同时,他还讲授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石油化学、石油加工工程以及计算机数据处理等多门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并推动石油加工工程课程改革,使之适应了炼油工业现代科技发展,取得了良好效果。他主编或翻译了石油工业部组织的石油院校通用教材《炼制工艺学》、石油工业出版社出版的《润滑油使用知识丛书》(第一分册)和《工业用蜡》等多部教材和专著,所编写的《润滑油使用知识丛书》及译著《工业用蜡》等在国内产生了深远影响。
林骥理论基础扎实,在化学、石油化学、石油加工及应用等领域的专业知识广博。他围绕自己主持的科研项目,指导了多届本科生毕业论文及研究生学位论文,共指导研究生9名,其中2人已取得博士学位。他在本科生中试验以英文原版教材开设石油加工工程专业课,在硕士研究生中开设计算机汇编语言课程,大量学子深得助益,或出国深造再学成折返、回报国家,或深耕专业、行动报国。在林骥的悉心指导下,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学子走上了科研之路,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为社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林骥注重弘扬石油工业的优良传统和铁人精神,教书育人,立德树人,严谨治学,为学院的长足发展和综合实力的全面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学校形成“艰苦创业、严谨治学”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科研创新 砥砺前行
在科研道路上,林骥始终保持着对未知的探索、对学术的追求和对技术的钻研。他明白,科研工作不仅仅是发表论文和申请专利,更重要的是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工业实际应用,推动行业发展。林骥在科研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许多研究成果得到了广泛的工业应用。林骥作为负责人完成的科研项目“催化裂化装置计算机应用”,是中国石化总公司的重点项目,其成果是结合我国生产实际的第一个供石油催化裂化装置操作控制与优化的软件。中国石化兰州炼油厂使用后,实现了年处理量60万吨催化裂化装置单参数闭环优化控制,经济效益显著。该项目获得了1988年国家经委技术开发优秀成果奖、中国石化总公司优秀计算机软件及应用成果一等奖。他首提“等价馏分油”概念,发明了催化裂化掺炼渣油模拟方法,并主持开发了催化裂化掺炼渣油模拟与优化计算机软件。中国石化前郭炼油厂使用后,实现年处理量30万吨催化裂化装置双参数闭环优化控制,经济效益显著。该成果获中国石化总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
林骥凭借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厚的学术功底,在石油催化领域取得了多项重要突破,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成功实现了大规模工业化应用,为我国石油炼制工业贡献了全部的智慧和力量。


林骥科研获奖证书
爱岗敬业 无私奉献
林骥作为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教育工作者和科研工作者,始终关注着国内外石油催化领域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他的视野不仅局限于自己的研究领域,更着眼于整个行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作为石油炼制系的奠基人之一、学院的老领导和优秀的老教师,他不计个人得失,兢兢业业,务实创新,呕心沥血,为东北石油学院培养石油石化优秀人才倾注了心血,深受广大师生的尊敬和爱戴。
林骥对知识的无限渴望,对工作的无私奉献,对生活的无比热爱,对事业的执着追求,所展现出的崇高品质和优良作风,是激励同事和学子不懈奋斗的动力源泉。
林骥品德高尚,为人正直,严于律己,胸襟宽广,把一生的精力都献给了祖国的石油高等教育事业。回首林骥的教育与科研生涯,我们不禁为他的执着追求和无私奉献而深深感动。他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为石油催化领域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教育工作者的使命和追求,为后来的莘莘学子树立了可供追随的榜样。让我们向这位优秀教育工作者和科研工作者致敬!
(撰写人:刘心雨 高金森 单羽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