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郭孟诗 记者/摄影 杨雨剑)9月11日至12日,全油气系统理论进展与勘探实践研讨会在我校举行。会议由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地质专业委员会主办,东北石油大学、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地质专业委员会油气运移学组、黑龙江省陆相页岩油地质工程一体化评价及目标优选创新研究头雁团队共同承办。来自全国的150余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全油气系统理论取得的新成果、新认识。我校党委书记付晓飞主持开幕式,校长董宏丽、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地质专业委员会主任匡立春致辞。中国科学院院士贾承造、中国科学院院士杨树锋、中国科学院院士郝芳、中国工程院院士郭旭升、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水昌、我校副校长杨二龙等相关专家出席会议。


董宏丽代表学校向与会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与衷心感谢,并介绍学校总体情况。她表示,面对能源供需格局新变化,国际能源发展新趋势,科技迭代新革命,亟需汇聚八方力量、借助多方智慧来解决制约当前油气勘探发现的技术瓶颈和发展难题。全油气系统领域发展的前沿交叉热点和变革方向,在油气地质理论和实践中的指导意义越发重要。全油气系统理论进展与勘探实践研讨会是深入贯彻落实国家能源安全新战略的部署要求,是推动新一轮能源保供的战略行动,更是培育和发展油气新质生产力、助力能源强国建设的躬身实践。期待通过本次会议搭建交流平台,凝聚行业力量,推动全油气系统理论为油气地质理论发展赋予新动能,开辟新赛道,取得新成就。

匡立春代表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地质专业委员会致辞。他指出,全油气系统理论的提出实现了油气地质理论的创新与跨越,为提升油气勘探成功率和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提供了关键理论支撑。本次大会重点围绕全油气系统理论发展与勘探实践等研究领域的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进行深度交流,希望参会人员不断加强交流,引领技术合作,共同为我国乃至全球的油气勘探开发事业贡献智慧和力量。

参会专家学者共作23个报告,包括全油气系统理论研究的进展与方向、页岩油气理论研究进展、全油气系统与不同油气资源占比——初步思考与尚待研究的科学问题、中国湖相烃源岩发育机制与未来关注、煤岩气——一种新兴油气资源等主题,内容聚焦前沿,分析深入透彻,引领行业学术方向。




在9月12日下午举行的高端论坛中,专家学者围绕松辽盆地全油气系统研究与非常规油气勘探方向展开交流讨论,把脉松辽盆地油气勘探,寻找撬开能源盆地宝藏的“金钥匙”,为我国油气资源勘探事业注入新的活力。
贾承造院士表示,各位专家从理论进展、方法技术、挑战机遇等方面介绍了全油气系统进展与勘探实践的发展情况,有利于深入认识、理解油气地质新理论、新方向、新突破。
本次大会聚焦全油气系统理论进展与勘探实践,集中呈现了这一领域最具突破性与前瞻性的研究成果。不仅搭建起贯通“理论创新-技术突破-实践应用”的全链条高端交流平台,更在思想的碰撞与智慧的融合中,为我国油气资源勘探开发走向更深、更广的新阶段奠定了坚实而崭新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