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3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从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育人智慧、躬耕态度、仁爱之心、弘道追求六个方面,提出并深刻阐释了中国教育家精神,为广大人民教师提供了精神航标和行动指南,为建设支撑教育强国的教师队伍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为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凝聚建设国内著名国际知名一流能源大学的奋进力量,党委宣传部推出“教育家精神与石油报国”系列报道,讲述东油师者的感人故事。这里有你敬仰的老师,有熟悉的同窗或学长,也或许是从未听过的陌生名字。你会从故事里得到东油师者心怀祖国、为国争光的爱国力量,崇学尚研、求实创新的拼搏力量,让每个学生心中充满爱与希望的前进力量。东北石油大学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弘扬“爱国、树人、求实、图强”的东油精神,在冲击国家“双一流”的赛道上跑出加速度,赛出好成绩,助力科教兴国、能源报国、人才强国,在建设教育强国、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民族复兴伟业的奔涌大潮中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张建群,教授,1935年12月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1960年7月毕业于苏联列宁格勒矿业学院(现圣彼得堡国立矿业学院)钻采专业。我国石油钻井专家,一生致力于石油钻井工艺及技术的教学和科研工作。1991年被聘为教授,曾担任大庆石油学院石油开发系主任,是学院钻井工程专业学科带头人,学院学位学术委员会、职称评定委员会和教学专家组成员,全国石油钻井专业学科委员会委员。参与编写石油院校统编教材,并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发表文摘400多篇。1995年成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张建群 张建群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志远图强 学“油”建功
1953年,在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鼓舞下,张建群高中毕业后将北京石油学院作为自己的第一志愿。“要进行建设,石油是不可缺少的,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没有石油转不动”,毛主席的话语让张建群更加坚定地选择了采油工程专业。1954年,在中苏友好结盟的大背景下,中国向苏联派遣留学生,加速培养建设新中国的人才队伍。张建群积极响应号召,进入北京外国语学院进修俄语,并在次年从留苏预备部结业后进入苏联列宁格勒矿业学院钻采专业学习。
1960年,张建群在苏联列宁格勒矿业学院以优异成绩毕业后,来到东北石油学院从事石油领域的教学及科研工作。为了可以更好地与国际接轨,他长期主讲钻井工艺原理、专业英语、专业俄语、油气井压力控制原理等课程。1979年,张建群承担起对苏联《石油业》杂志钻井部分的翻译工作,共发表文摘400多篇,极大地充实了当时匮乏的钻井行业知识。1980年5月,面对钻井工程实际场地的操作以及遇到工况下的处理尚不完善这一现状,张建群前往美国得克萨斯大学进修石油钻井工程,更好地接触了钻井的实际操作,掌握了丰富的第一手钻井现场资料,为日后我国钻井工程的实际作业奠定了基础。1981年,当时石油院校的教材较少,石油工业部急需出版适于全国各地高校的通用教材,张建群曾两次参与编写工作。他在石油工业出版社出版的《钻井工艺原理》一书中,主要编写了“钻柱”和“井斜及其控制”等章节。他编写的教材不仅内容全面、结构严谨,而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为培养高素质的钻井专业人才提供了有力支持。同时,他还为《石油与天然气》杂志翻译了大量资料,这些资料不仅丰富了杂志内容,还为国内钻井行业人士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1980年张建群在得克萨斯油田参观 1981年美国得克萨斯大学授予张建群结业证书
张建群不仅在学术上刻苦钻研,还注重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改造世界观。他坚定高举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积极响应毛主席号召,认真贯彻毛主席的教育革命思想,在教学中根据不同的人进行分层次、分阶段的教学,带出了一批批钻井方面的卓越人才。多年来,他一边埋头刻苦钻研自己的专业知识,一边奔波于学校和石油开采现场之间。过度操劳导致他的身体状况不佳,但每年的教学任务从未落下,他觉得能把自己所学传授给学生,便是最大的幸福。
勇于创新 为国育才
1985年,张建群成为石油开发系主任,开始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因为他深知只有引入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理念,才能提升教学质量,满足钻井行业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他的创新改革不仅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了钻井专业知识,还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了师生和行业内外的广泛好评。
学生们称张建群的课为“立体式课程”。课上,他不仅教授理论知识,还将实际操作中的经验和技巧融入其中,并常常给出他对钻井技术的独到见解。他经常教育学生,无论是做学问还是搞实践,一定要注意细节,就像在不同井况下的操作,每一个细节都可能影响到钻井的成败。张建群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发表看法,而他总是耐心倾听、细致解答。在他的课堂上,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更学会了思考和创新。特别在讲授井控和钻井技术等核心课程时,他对专业知识的生动形象的描述和案例分析,使学生深入理解了不同场景下的应对措施。
多年来,张建群始终坚守在教学第一线,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认真备课,努力提升教学质量。据他的学生们回忆,每当他站在讲台上,就像那夏日中繁盛的参天大树,钻井知识如同大树的分枝分叶,层层叠叠,向外延伸,而他对专业知识的阐释,如同阳光穿过树叶的缝隙,洒落在学生们的心田,温暖而富有力量。“张老师让我们对钻井知识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为日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学生们表示。他积极指导研究生的毕业论文,帮助他们解决研究中的难题,努力为国家石油行业培养高素质人才。此外,他还积极协助并完成了石油工程专业的改革教学计划制订工作。他深入研究教学规律,结合石油行业的发展趋势,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性的教学理念和措施。在石油高校本科教学研讨会上,他与其他教师进行了深入交流,分享了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心得,得到了与会者的高度评价。他的教学工作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和实践机会,也为石油工程专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张建群多次获得先进个人、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他的辛勤付出得到了师生的广泛认可。
教研相长 攻克难题
除了在教学领域的创新改革,张建群同时拥有卓越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他始终坚持教研相长,带领科研团队致力于解决钻井行业中的关键技术问题。他成功主持和完成了“大庆地区定向井井眼轨迹控制研究”项目,其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是大庆石油会战三十年的重大钻井科技成果,荣获大庆优秀科技成果一等奖,后被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认定为国家科技成果。他成功主持和完成的“定向井钻柱摩擦阻力模型的研究及应用”项目,是当时国内首次开展的研究,其成果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荣获黑龙江省科技成果二等奖和大庆优秀科技成果二等奖。此外,他还主持和参与了“大庆易斜地区井斜规律研究”和“大庆调整井刮刀钻头优选参数钻井技术”等多个现场推广项目,不仅提高了钻井效率,还降低了安全风险。从1990年开始,他作为三级课题负责人,参与了国家“八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石油水平井钻井成套技术”的研究,分别在大庆、辽河油田进行了水平井轨道优化技术和水平井摩擦阻力预测等课题的攻关,1995年通过国家鉴定,其成果达到了当时国际先进水平。该项目荣获了国家科技成果一等奖和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的重大成果奖,为钻井技术的创新和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部分证书
“钻井巨匠誉满疆,奖誉频传教业昌;育得英才无数计,国家钻井赖栋梁”“翠叶藏智影,教研树荫凉”……这些都是张建群教授的学生送给他的祝词。这些祝词不仅高度概括了张建群在钻井行业和教育领域中作出的突出贡献,更表达了学生们对他深深的敬意和感激。张建群用自己的知识和才能培养了一批批钻井人才,为国家钻井行业的发展贡献了力量,是后辈学者学习的榜样。
(撰写人:李思琪 许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