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摄影 杨雨剑)为推动非遗传承与高校美育深度融合,10月14日至17日,艺术学院依托省级非遗研究与教学基地平台,举办首届“非遗筑美 共育芳华”非遗美育文化节。14日上午,文化节开幕式在机关一楼大厅举行。校长董宏丽,校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徐清亮出席。艺术学院相关负责人、省级非遗传承人、社会各界嘉宾及师生代表参加,共同拉开了非遗美育文化节的精彩序幕。

董宏丽致开幕辞。她强调了美育与文化传承在高校育人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并指出,东北石油大学始终以“五育并举”为指引,将大庆精神融入美育全过程,显著提升了学生的审美情趣与人文素养,实现了多样化全覆盖具有非遗特色的东油美育格局,推进了美育校园文化建设。

本次文化节精心打造了彰显非遗特色的精彩活动,包括非遗作品展、专场文艺晚会、非遗快闪、非遗体验四大版块,在校园内打造了一场跨越时空、连接民族的非遗文化盛宴,展示了中华民族文化的深厚底蕴与时代风采,让师生零距离感受传统技艺魅力的同时,见证传统文化在青春校园中的新生与活力。
作为文化节的重要组成部分,非遗美术作品展于机关楼一楼持续展出,作品包括剪纸、版画、芦苇丝画、景泰蓝掐丝珐琅等六大类62幅匠心之作。这些作品跨越地域与民族,将传统技艺与现代审美巧妙融合,于方寸之间承载着中华各族儿女共通的情感与智慧,呈现了艺术学院美育教学与非遗活化的丰硕成果。

“以手践行,以心悟道”,非遗互动体验活动在三天内走进第一教学楼、教学主楼、音乐厅、二食堂、三食堂等,精选剪纸、版画、芦苇画、景泰蓝掐丝珐琅及拓片五项代表性技艺,邀请师生亲手参与创作。师生们在非遗传承人的指导下,拿起剪刀、画笔,专注地勾勒线条、裁剪图案,大家在亲手创作中零距离触摸中华民族共有的工艺瑰宝,领悟传统造物智慧与中国文化精神。


10月16日晚,非遗美育文化节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晚会在音乐厅精彩上演,为师生带来一场沉浸式美学旅程。演出以舞台为画卷,苍茫的呼麦、悠扬的马头琴、婉转的四胡与豪放的民族民间舞相继登场,为观众带来一场沉浸式的视听盛宴,展现各民族血脉相连、共筑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深厚底蕴。



10月15日上午,教学主楼外,一场突如其来的快闪表演伴随着初雪惊艳亮相,演员们身着传统服饰,将呼麦、竹笛与民间舞以灵动鲜活的形式融入校园日常场景。快闪活动也在篮球场、二食堂、铁人王进喜广场等多地点、多时间段呈现,让源自各民族的文化瑰宝在师生身边律动。


艺术学院通过多元形式搭建起非遗传承与高校美育的桥梁,从静态展览到动态体验,从流动快闪到专场演出,构建起“以文化人、以美育人”的沉浸式教学场景,让师生深度感受了传统技艺的独特魅力,引导师生在审美体验中深化对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认同,筑牢文化自信根基。未来,学院将持续秉持“专业赋能美育”理念,将非遗传承、美育工作与民族团结教育相融合,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持续注入新活力。
据悉,此次非遗文化节活动受到社会各界与主流媒体的广泛关注,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极光新闻、吉林日报、中国吉林网、河南广播电视台民生频道、北斗融媒(辽宁广播电视台官方账号)、微大庆等多家权威平台对文化节活动进行了深度宣传报道,充分彰显了东油美育模式的示范价值与社会影响力。
(活动图片及文字来源: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