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耿嘉汝 大庆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徐卫)理科院校如何借国学创新思政教育?东北石油大学给出答案。近日,该校人文科学学院李德民教授的《〈中庸〉导读》课,让经典“活”起来,为理工院校思政教育提供可借鉴范式。
课堂上,李教授以“‘中庸’是不是‘和稀泥’”破题,引程颢、朱熹注解及《中庸》“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原文,剖析“中庸”守正道、重实践的本质,扭转学生认知误区。他还带学生溯源“道”“德”甲骨字形,将“道”的“道路”本义与天地规律关联,解析“德”“行得正、看得直”的内涵,让学生触摸文化根脉。
课程深挖“君子时中”的当代意义,将“主动向善”与“友善”“诚信”结合,引导学生以“善”校准选择。课后,学生在札记中分享感悟,有人借“君子时中”平衡备考与休息,有人将“中庸”用于团队协作。该校通过此类课程推进“文化培根工程”,让先贤思想“长”在青年心中,为理工院校思政教育提供鲜活样本。